新闻中心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绿色殡葬应该如何发展?
绿色殡葬应该如何发展?
发布者: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| 所属分类:行内新闻 | 阅读次数:257
绿色殡葬应该如何发展
人类社会中的任何时候,殡葬服务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。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:
从社会科学观点看,遗体是特殊的“垃圾”,如不及时处理,就可能引发传染病。从这一意义上,殡葬是保护人类自身的需要。从社会学、哲学、心理学观点看,遗体人性化妥善处理又非常重要,在中国人传统的心理中尤其如此。
1.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求。
按照民俗学的观点,人的死亡是“人生之节”,人死了,通过一定的殡葬仪式,就算是完成了人生的最后“一个节”。殡葬仪式就起了一个“ 宣告和总结作用”。在殡葬仪式中,人们抒发对死者的悲痛,向死者致敬示爱,或表达对死者的某种内疚、歉意等等。
中国人历来认为“亡者为大”,视殡葬消费为“人生的最后一次消费”。因而,殡葬服务就成了满足人们在“生、死”问题上抒发心理满足和精神安慰之类的社会活动,绝不是可有可无的。
2.提升人性的尊严。
人的一生不容易。当生命终结时,应当给予一定的礼遇,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,提升人性的尊严。使人生有始有终。殡葬服务的内涵和内容之一,就是提升人性的尊严。如给死者整容、沐浴更衣、化妆等。对残破遗体则还要整形,然后开一个体面的追悼会或告别仪式,相当于给死者到另一个世界开一个“欢送会”。
3.社会联系的需要。
社会学认为,死亡是一件纯粹个人的事件,但治丧则是一类社会性活动。人们在殡葬活动中,抒发着对死者的不同的心理和感情,延续、修复或提升着与生者的关系。这无形中强化了社会的人际联系。
4.进行杜会教化。
对人的教化,在社会学上称为“个人的社会化”。殡葬历来具有对人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。中国儒家殡葬文化是以“孝”和“忠”为经线,编织起来的一整套行为系统:将治丧提高到孝的高度,孝延伸为忠,是履行孝道和忠道的一个环节。